事关全体医护人员!最新医改政策: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固定薪酬占比!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医护人员的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,这种薪酬体系让医生看病很难“纯粹化”,而是更接近于以利益为导向。
8月30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任务》),无疑让药品回归了治病功能,也让医生回归了看病角色。
医护人员的“春天”来了?
《工作任务》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、完善服务体系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等七大方面提出22项重点改革任务。
其中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面,《工作任务》中明确提到:
健全县域医共体、城市医疗集团利益共享和激励分配等机制,将医院间薪酬水平以及内部分配差距调控在合理范围,保障低年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。推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经验,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固定薪酬占比。
从这些最新政策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,该《工作任务》旨在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,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资与福利政策,这无疑是对全体医护人员的一次重大利好。
但一些医生却对该《工作任务》的发布持质疑态度,认为这仅仅是医改趋势下的一种“表面功夫”。
但事实上,本次医改并非是一幅虚无缥缈的改革蓝图,而是有专门加强医护人员待遇保障的实质性措施作为托底。
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质性措施
比如,在加快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中,《工作任务》明确提到,要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,及时拨付结余留用资金,引导重点用于人员薪酬。
这些举措无疑吹散了长期以来困扰医疗领域“以药养医”的阴霾,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。
尤为重要的是,政策中强调的县域医共体、城市医疗集团利益共享和激励分配机制,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、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,确保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的医务工作者,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与尊重。
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间、医院间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,更能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,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。
此外《工作任务》中提到的“固定薪酬占比提升”这一举措,也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可能产生的诊疗偏差,促使医疗服务回归初心,即救死扶伤、守护健康。
因此本次《工作任务》的提出,不仅是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尊重,更是对医疗体系健康发展的长远布局。
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,提升医护人员薪资待遇政策的背后,同样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。
对医护人员提出全新要求
在本次医改政策中提到,要加强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机制研究,推动知识、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。
也就是说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医护人员获取更优厚的福利待遇的前提,一定是该医护人员尽到了自己岗位职责的同时,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劳动价值与专业能力。
其中文凭作为衡量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,也被置于重要地位。
比如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,《工作任务》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儿科、老年医学、精神卫生、医疗护理等紧缺专业的生源招培力度;全年培养全科医生2000人、住院医师(含中医、专硕研究生)10000人;
在上述背景下,医护人员提升文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,它不仅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投资,更是响应国家医改政策、推动医疗服务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。
医护人员在职读研捷径
此时,能免试入学、无需脱产学习的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,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了一条灵活多样的读研通道。
相较于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,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入学更简单。
在职人员不用参加任何初试、复试,资料经由院校审核通过即可一步上岸,升硕不再遥不可及。
而且同等学力申硕允许在职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,无需脱产,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。
这对于需要持续工作以积累临床经验和收入的医护人员来说,无疑是一个更为实际和可行的选择。
现在即可报名
最近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正在火热报名中,欢迎扫码咨询/报名,了解更多热门专业、院校信息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