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生辞职读研后,反而找不到工作了?
医学生的无奈——辞职读研后,反而找不到工作了!
“医生=铁饭碗+高薪酬”的大众认知,让医生成为了人们心中又稳定、又体面的好工作,但近期广东省一位医生的遭遇却撕开了这个职业光鲜亮丽的面具,让大家看到了这个职业背后的举步维艰和深深的无奈。
这位医生在文中说到:“2014-2020这6年间我在专科三甲医院干医技,收入一万多。那时候一年有一个月休假,只上半天班。”生活可以说是相当滋润,也令无数人羡慕不已。
但后来,科里比他晚来的两个小伙子要考研,他也一时冲动加入了考研大军,结果那俩人没成功,这位医技却顺利考上了,找了个本地其他医院的导师,技术很强,但就是不教你,放养三年毕业了,他也35岁了。
毕业后他开始在本地找工作,但没想到人家都是导师(科主任)自己的学生,把坑早就占了。好不容易面试了,但35岁是个坎儿,由于年龄太大,导致找工作没人要。
碰壁后,他想回原来的医院继续干老本行,但由于他学的是临床专业,现在招聘的都是医学影像学,他资质不够,连原来的岗位都回不去了!真是欲哭无泪,可是又能怎么办?
最后,这名医生终于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正在创三甲的医院,可结果真的令人难以接受!
他说:“读了研,工资还不如以前拿的多,还累的要死,人生地不熟,二等公民,每每这样,我都想回去,可回去又找不到工作,陷入了死循环。想进入原单位,必须是双证博士或者高级职称。当初要是继续干医技读个在职也好啊,怎么偏偏走上这个绝路!前两天又被车撞了,目前躺在医院,心中欲哭无泪。
博主被车撞伤住院期间
这位医生惨痛的教训在网上引起了数十万医生们的讨论和共鸣,也把“大龄脱岗考研”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:
一位深圳的眼科医学生分享说他也有一样的经历,曾经他也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医技,但认为自己的学历是短板,也觉得自己可以迈向更高的平台,于是选择了辞职考研,辞职前,他的领导苦口婆心地劝他读个同等学力申硕这样的在职研究生,但他拒绝了。
现在读研毕业了,但想象中更好的工作却没有到来,却落了个高不成低不就,现在背井离乡地工作,还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,心中十分后悔,如果当时听领导的话就好了,但世上没有后悔药。
湖南的一个医院以此为反面教材,给医生们上了“不要瞎折腾”的课,目前大环境不好,医学类研究生也越来越多,占着坑位就要好好珍惜,以后医院的招聘条件会更加严格,之前本科就能来的岗位,现在一堆研究生在等着竞争,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辞职考研,到时候学历有了,工作却没了,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事实的确如此,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.17万人,等这么多研究生进入就业市场后,竞争难度可想而知,目前很多二甲医院都开始要求研究生了,三甲医院的竞争力可想而知,竞争不过的大量研究生们只能选择转行或者去三四线的小城市就业。
所以,一名211院校的副校长就在春招上苦口婆心地劝解道:“别再考全日制研究生了,先找合适的工作,3年后黄花菜都凉了,现在有211本科学历能进的岗位,3年后可能硕士都难进!”
由此可知,选择真的大于努力,正如第一位医生说的,当初如果继续干医技,考个在职研究生就好了,这样一来工作不会丢,也有了硕士学位证,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升职加薪都完全没有问题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学从业者们选择“同等学力申硕”的原因,在其他人还在脱岗竞争卷学历的时候,聪明的人已经规划好了“先就业,后深造”的捷径,占着坑位去读研,工作深造两手抓。
同等学力申硕的好处:
一、免试入学
学员只要满足报考条件,即可免试入学,无需参加的全国研究生招生统考。
二、学位含金量较高
同等学力申硕的硕士学位证书和统招的硕士学位证书没有区别,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,证书编码也可以在学信网查询,对于学员的职称评定、考博、升职加薪、出国留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三、学制短,最快两年拿证
同等学力申硕最快2年就能毕业,节奏“短平快”,投入时间成本低,后期回报大。
四、学习方式灵活,无需到校上课
同等学力申硕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,“线上”和“线下”教学方式相结合,对在职人员非常友好,可以很好地平衡家庭、工作和学习。
五、总体费用低
同等学力申硕的学费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学费偏低。此外,网络授课不需要像传统面授一样支付高昂的住宿和交通费用,可以降低学习成本,所以报考人员无需顾虑学费方面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