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业寒冬?某央企招聘,竟收到119万份简历!

近日,一则招聘数据引发全网热议:中国核工业集团开放1730个岗位,竟收到了接近120万份简历!平均下来,每个岗位竞争比高达689:1,比公务员考试还要激烈。
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2025年,全国应届毕业生预计超过1200万,而中核一家央企就吸引了近10%的求职者投递。
这样的竞争比例,已经不能用“内卷”来形容了,而是赤裸裸的“职场绞肉机”。无数求职者挤破头往里冲,但最终能上岸的,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。
约120万份简历,如果全部打印成A4纸叠在一起,高度接近120米,相当于40层楼。
如果每份简历的审阅时间仅需1分钟,HR团队不吃不喝不睡觉,也要连续看200多天才能全部过完。
更可怕的是,这还仅仅是一家央企的招聘数据。如果算上其他国企、事业单位、热门民企,求职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。
在就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,央企成了无数人眼中的“避风港”。稳定、高福利、低风险,这三大优势让央企成为求职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
“铁饭碗”属性:相比私企的“35岁危机”和频繁裁员,央企的稳定性无可比拟,只要不犯大错,基本可以干到退休。
福利待遇优厚:五险一金顶格缴纳、补充医疗保险、住房补贴、年终奖、节假日福利……这些在私企都是“奢侈品”。
社会地位高:在长辈眼中,央企工作意味着体面;在婚恋市场、社交圈层中,央企员工的身份也能带来额外加分。
然而,上岸的难度也在逐年飙升。几年前,可能985/211学历就能稳进面试,如今即便是清北复交的硕士,也可能在简历关就被刷掉。
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,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“学历镀金”来增加自身的筹码。虽然硕士人才越来越普遍,但不可否认的是:它是很多人求职、晋升、加薪的基本门槛。
而且,近年来考研、留学、在职硕士的报名人数也在连年暴涨,甚至催生了“逆向考研”(985本科生报考双非硕士)的奇观。
但问题是,传统考研竞争激烈,备考周期长,在职人士很难全身心投入。于是,同等学力申硕成了许多打工人的新选择。
一是,大家不用像考研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符合条件即可入学,完全不存在备考压力,入门条件非常轻松。
另一方面,则是它的学习方式很灵活,全程网上学习即可,不影响工作,适合在职人士。
最后,学员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书,学信网可查,在职称评定、晋升、读博等方面与全日制硕士具有同等效力,实用性很强。

因此,在“学历通胀”的时代,大家若想在央企、国企、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岗位有所发展,抱怨内卷毫无意义,提升自身价值才是破局之道。
毕竟,在这个职场环境下,“躺平”是奢侈的,而努力才是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!
